试管婴儿技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时间:2020-12-08 23:00:18出处:试管费用阅读:
一、试管婴儿技术(IVF)的起源 自从 1978 年英国人釆用自然周期取卵,成功地诞生了世界**试管婴儿之后,目前全 世界的生殖医学中心都广泛釆用促排卵药物促使女性卵巢在一个月内同时有多个卵子发育, 并结合阴道 B 超穿刺取卵技术将卵子取出体外进行授精。其优点在于比自然周期可获得更 多的卵子(自然周期每个月只有一个卵子排出),以便于在体外培育出多个健康优质的胚胎可 供移植(一般移植 1~3 个胚胎),从而提高***。 二、试管婴儿(IVF)助孕的原理 该技术先进之处是在于医学家能够创造条件让“牛郎”与“织女”相亲,避开女性输卵管 不通的因素。输卵管就好比一条渠道,由于受到山泥的阻塞,道路严重受阻,胚胎无法坐车 通过, 只有改道用另一种交通工具坐飞机直接到达子宫。 医生是通过阴道 B 超穿刺取卵, (不 用开刀)将“摘下来的果子”与筛选过的精子在体外进行试管培育,待小生命发了芽后园丁 便会将 1~3 个发育壮健的小宝宝种人母亲的子宫腔内,胚胎在他生命起源的头两天是在体 外(培养箱中)度过的,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不平凡的遨游。 怀孕是需要外因与内因的结合才能成功,缺一不可。就好比有良好的发了芽的种子,如 果土壤不够湿润、不够肥沃、阳光不充足或温度、地理气候的差异,再好的种子也不能生根 发芽。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早期研究成果之上的。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 包括美籍华 人张民觉在内的科学家对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许多研究, 为后来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张民觉 1950 年就成功地移植了兔受精卵,首次提出卵龄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化理 论。1951 年,张民觉发现了兔子精子的获能现象,即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至少需要经过 6 小时的生理变化才能获得受精能力,与卵子结合。同时,澳大利亚的奥斯汀也在兔子和大鼠 的试验中发现相同的现象,生理学界把他们的成果称为“张—奥斯汀原理” 。1959 年试管婴儿发展,张民 觉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体外受精的“试管兔子” 。 自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至今, 全球已有大约 400 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 从诸多争 议到最终被人们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已经衍生出三种成熟的技术手段。 第一种试管婴儿技术被称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英文简称 IVF-ET) 以爱德华兹及斯特普托之研究为代表。 , 我们俗称的 “试管婴儿” , 通常是指 IVF-ET。该技术是将卵子和精子先分别在玻璃器皿中培育,然后让卵子受精,待 受精卵分裂成有 4—8 个细胞的早期胚胎,再移植入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分娩。
在临 床上,这一技术应用最多,主要适合于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不孕症患者。 第二种试管婴儿技术被称为“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英文简称 ICSI) 。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巴勒莫(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人于 1992 年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使试管婴儿技术的***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种**而 细巧的技术,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卵子被一个特殊的固定器固定着,然后用纤细的针管吸 取一个精子,并穿透卵细胞外面的透明带和卵细胞膜;待穿刺针头进入细胞质,即将精子注 入到卵子的细胞质内,使之发育成有 4—8 个细胞的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子宫内继续 生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技术主要用于严重少精、弱精、畸精、无精、死精患者,或多次第一种技术失败者。 它与第一种技术的区别主要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方式。 第一种技术采用 将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共同培养, 靠精子和卵子的自由结合来实现受精过程。 第二种技术由于 男方精子质量不好,所以从有限的精子中选取质量**的精子,然后借助显微操作系统,直 接将单个精子注射入卵母细胞质内使其受精,是严重男性因素不育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