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全面解析促排卵药物 击破促排卵四大谣言
时间:2020-12-20 11:10:55出处:三代试管阅读: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案例!为萌新们,看看有无跟自己类似的情况!
微刺激 促排卵
吴某,26岁,初潮起即月经稀发,月经周期37~60天,结婚1年余未避孕、未孕。这次月经第3天,她来到医院⋯⋯B超显示双卵巢3~6毫米直径小卵泡>12个,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不孕。医生给予中西药调理2个月后,服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后即受孕。
改善内分泌微环境间接促进排卵
董某,27岁,结婚3年余未避孕、未孕。近4年,她月经稀发伴体型渐胖,月经周期2~6个月,体重71千克,身高166厘米, 颈项、腋下、腹股沟黑棘皮明显,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拮抗、原发不孕。在我院使用院内制剂中成药葆癸胶囊养阴、活血调经,以及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自然排卵受孕。
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卵巢功能、促成功孕育
张某,32岁,结婚2年,自然流产后未避孕、未孕1年。近3年,她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周期15~60天,其他医院曾给予****促排卵,怀孕40余天自然流产。结合化验指标诊断为继发不孕、卵巢功能低下、自然流产史。我们给予炔雌醇、补佳乐、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个月后自然排卵受孕,并已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竞争压力、心理健康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身心及生殖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因不孕不育而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上海,常住人口不孕不育率为10%,并呈不断增高和年轻化趋势。其中,由于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所致不孕不育占 31%~40%,而促进卵巢功能、诱发排卵是治疗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症的重要方法。遗憾的是,对于使用促排卵药物,许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以致恐惧和滥用促排卵药物的患者不少。
促排卵药物大盘点
目前,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西药主要通过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而达到促进排卵的目的,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排卵;另一类是用于调节机体的内分泌状况,为卵泡的发育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间接促进排卵。具体有5 种:
1、****
最常用的药物是****(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该药物为雌激素的拮抗剂,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 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诱发排卵。临床上主要运用于体内具有一定雌激素的排卵障碍患者。与此作用相类似的药物还有他莫昔芬,可用于对****抵抗的患者。
2、来曲唑
来曲唑为芳香化酶抑制剂,也能用于促排卵。该药一方面能够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从而削弱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卵泡局部雄激素水平升高,促进卵泡发育。来曲唑对子宫内膜的影响,较****轻。
3、尿促性腺激素及重组人卵泡刺激素
尿促性腺激素及重组人卵泡刺激素常用于直接刺激卵巢,促进排卵。该类药物常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障碍性不排卵,临床上常用于试管婴儿患者促超排卵。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直接作用于垂体的促超排卵药物,主要用于下丘脑性闭经的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诱发排卵的药物,需在特定时间使用。
5、其他
对排卵障碍除了使用药物直接刺激排卵,目前越来越重视对其内分泌环境的改善。例如,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有高雄激素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特点,在对此类患者促排卵之前调整内分泌环境,不仅能获得满意的排卵率,而且能够降低流产率。再如,高催乳素血症闭经的患者,服用溴隐亭,使其恢复排卵的方法,也属于间接促排卵方法的一种。
恐惧和滥用并存
在试管技术问世之前,促排卵疗法只用于无排卵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排卵适应证已被拓宽到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正常排卵妇女,以刺激超排卵周期,使一个周期中有多个卵泡发育,以便获取较多的卵子,得到较多可供移植的胚胎。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和优化,大部分患者在对其采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后,都能达到正常的排卵。但是,很多患者对促排卵疗法仍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以致对促排卵药物,存在恐惧和滥用等现象。
1、滥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育功能正常者,不能为了要生育双胞胎随意要求使用促排卵药物,毕竟促排卵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对母儿的不良影响仍不可避免。当然,医生也要严格把握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指征,尽量通过微刺激(本文开头第一个病例的治疗)或通过改善内分泌微环境间接促进排卵(本文开头第二个病例的治疗),**限度促进母儿身心健康。
2、恐惧
目前认为,因输卵管因素、男方因素等导致不孕确实需做试管婴儿者,不要顾虑太多,要以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共同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一般地说,医生会根据其内分泌状态,个体化地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进行试管婴儿周期治疗,**限度降低对母儿的各种不利影响。至于患者担心的促排卵药物副作用,我们也要科学看待,不必因噎废食。
(1)可能发生卵巢异常增大、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在临床上,一部分患者对促排卵药物常呈现过度反应,因个人体质问题或临床用药稍有不慎,超生理剂量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可导致卵巢异常增大、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严重影响母体健康,这类患者中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常见。
(2)与癌症关系尚无确切证据
目前,多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以及高雌激素等对相应靶器官的刺激是否会增加相关肿瘤,如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等颇受关注,但至今尚无确切依据表明反复使用促排卵药物与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发生直接相关。
(3)可能导致多胎妊娠
使用促排卵药物可能导致多胎妊娠,而多胎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及胎儿发育异常等,故应尽量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
(4)年龄较大者可能加速卵巢功能衰退
有人担心,多次使用促排卵药物,重复的卵巢刺激会使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一般认为,3个以内的试管婴儿周期不会影响卵巢储备。有研究认为,年轻健康的**者可经历至少6个试管婴儿周期而并不影响妊娠率;但年龄较大者或卵巢储备功能较差者,经历3个以上试管婴儿周期则可能加速其卵巢功能衰退。
提醒你:总之,虽然促排卵药物广泛应用于不孕症患者的助孕治疗,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促排卵药物对母儿的不良影响仍不可避免。因此,患者要理性看待促排卵行为,该用药时就要用,不该用药时则不要滥用,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如有想咨询或者探讨试管婴儿的小伙伴们,请加官方扣扣群:971048763;与全国地方宝妈探讨哦!
下一篇: 试管婴儿,可以不限次数的去做吗?